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的重要思想指引下,面對建筑業經濟全面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中國十九冶牢牢掌握數字化變革歷史主動,做深做實“數字十九冶、互聯十九冶、協同十九冶”信息化頂層設計,以數智賦能推動“數字鐵軍”加快建設。從打通“量入為出”的項目管理通道,到工地長出“智慧大腦”;從實現智慧工地自主建設,到BIM技術充分挖掘應用,“數字鐵軍”的腳步蹄疾步穩,為集團公司“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為引領,打造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的發展路徑提供了有力的服務支撐。
掌握全局的“千里眼”。2020年底,中國十九冶項目管控主平臺信息系統正式上線,公司數百個項目工地上線依次接入。經過兩年多不斷的升級完善,項目管控主平臺信息系統在深度應用后,集成了項目管理、財務共享、智慧建造、合同管理、項目策劃、人力資源、電商平臺、OA協同辦公等各個業務系統,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的企業主數據管理以及工程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各業務能縱橫勾稽的數據邏輯管理,將總部部門的管理觸角延伸至項目的每一環節,達到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的可視、可控。如今,集團公司領導和各管理層只需在辦公室打開手機頁面,安全質量跟蹤、生產進度、構件跟蹤、勞動力統計等等都盡在‘掌’控中,實現了對項目現場態勢進行全面感知、信息協同共享、決策及時科學。
靈活迅捷的“風火輪”。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5G技術的日趨完善,驅動著公司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向著互通互聯、資源共享的目標堅定前行,為提升運行效率,減少管理內耗帶來了無限可能。依托數據共享、流程貫通、信息互聯、高效協同的信息系統,從集團公司總部機關部門,一直延伸到二級單位機關、基層項目部、工廠車間,各層級、各戰線的員工實現了對業務全流程把關,不但能從“面對面”到“鍵對鍵”遠程便捷推動工作,還能實現事前集中管理、事中跟蹤督辦、事后反饋更新,切實提高管理質效。如今,由信息推動工作,由事件驅動前進,已經成為開展工作的常態。
精細管理的“繡花針”。公司始終堅持把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工作和企業管理工作、管理手段融合,為服務和指引公司的生產經營和各項管理活動,朝著規范化、高效化和精細化提供堅實保障。公司不斷推進“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的信息化體系建設,不斷優化“調動調配—考核考評—技術成果和目標責任”的信息化流程建設,以數字化的“毛細血管”打破了傳統信息傳遞方式之間的“腸梗阻”。通過一方面加強對信息主通道之間的互聯互通,確保三級生產經營主體之間的互聯互通有邏輯性、層次感,一方面積極推進業務系統自主建設及優化開發力度,促進生產要素精細化管控能力升級,有效規避了施工企業管理各環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管理上的脫節,為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真正深度融入、服務、支撐到集團公司三級經營主體生產管理活動中。
贏得未來的“戰略高地”。中國十九冶“數字鐵軍”建設提前“搶跑”、步步為營、快速迭代,已積蓄起可觀豐富的技術沉淀,對信息化、數字化進行獨立自主開發運維能力得到磨礪增強,這是公司做大做強、贏得未來的重要“戰略高地”。人才團隊通過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最終將建設經驗“消化”成為自己的知識能力,在智慧建造業務、信息系統、BIM技術融合為代表的領域,技術開發空前活躍。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已經擁有獨立自主規劃打造的“智慧工地”體系的能力。由公司完全自主建設的重慶對外經貿學院新校區項目的“智慧工地”,精準地監測著工地的生產動態、現場環境、人員定位、設備運行等,還針對該項目特點,配置了實名制、視頻監控、特種設備、環境監測等智能化檢測手段,實現了全要素、全流程監控。
“數字鐵軍”的建設,印證了公司管理、技術的進步和迭代升級,是公司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一躍”,是企業品牌的夯實和鑄強。時光向前,奮斗不止。中國十九冶這支在56年間沉淀了豐富企業經營和施工管理經驗的勁旅,正用數字賦能,以數字決策,依數字創新,數字化推動質量、成本、工期等要素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支撐公司“十四五”發展戰略落實落地,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